【python数据挖掘课程】逻辑回归LogisticRegression分析鸢尾花数据
一. 逻辑回归在前面讲述的回归模型中,处理的因变量都是数值型区间变量,建立的模型描述是因变量的期望与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比如常见的线性回归模型:而在采用回归模型分析实际问题中,所研究的变量往往不全是区间变量而是顺序变量或属性变量,比如二项分布问题。通过分析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平均血压、疾病指数等指标,判断一个人是否换糖尿病,Y=0表示未患病,Y=
一. 逻辑回归
在前面讲述的回归模型中,处理的因变量都是数值型区间变量,建立的模型描述是因变量的期望与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比如常见的线性回归模型:

而在采用回归模型分析实际问题中,所研究的变量往往不全是区间变量而是顺序变量或属性变量,比如二项分布问题。通过分析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平均血压、疾病指数等指标,判断一个人是否换糖尿病,Y=0表示未患病,Y=1表示患病,这里的响应变量是一个两点(0-1)分布变量,它就不能用h函数连续的值来预测因变量Y(只能取0或1)。
总之,线性回归模型通常是处理因变量是连续变量的问题,如果因变量是定性变量,线性回归模型就不再适用了,需采用逻辑回归模型解决。
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是用于处理因变量为分类变量的回归问题,常见的是二分类或二项分布问题,也可以处理多分类问题,它实际上是属于一种分类方法。
二分类问题的概率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图形往往是一个S型曲线,如图所示,采用的Sigmoid函数实现。

这里我们将该函数定义如下:


y=0的概率分布公式定义如下:

其离散型随机变量期望值公式如下:

采用线性模型进行分析,其公式变换如下:

而实际应用中,概率p与因变量往往是非线性的,为了解决该类问题,我们引入了logit变换,使得logit(p)与自变量之
间存在线性相关的关系,逻辑回归模型定义如下:

通过推导,概率p变换如下,这与Sigmoid函数相符,也体现了概率p与因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以0.5为界限,预测p大于0.5时,我们判断此时y更可能为1,否则y为0。

得到所需的Sigmoid函数后,接下来只需要和前面的线性回归一样,拟合出该式中n个参数θ即可。test17_05.py为绘制Sigmoid曲线,输出上图所示。
由于篇幅有限,逻辑回归构造损失函数 J 函数,求解最小 J 函数及回归参数 θ的方法就不在叙述,原理和前面小节一样,请读者下去深入研究。二. LogisticRegression回归算法
LogisticRegression回归模型在Sklearn.linear_model子类下,调用sklearn逻辑回归算法步骤比较简单,即:
(1) 导入模型。调用逻辑回归LogisticRegression()函数。
(2) fit()训练。调用fit(x,y)的方法来训练模型,其中x为数据的属性,y为所属类型。
(3) predict()预测。利用训练得到的模型对数据集进行预测,返回预测结果。
代码如下:
输出结果如下:其中,参数 penalty 表示惩罚项( L1 、 L2 值可选。 L1 向量中各元素绝对值的和,作用是产生少量的特征,而其他特征都是 0 ,常用于特征选择; L2 向量中各个元素平方之和再开根号,作用是选择较多的特征,使他们都趋近于 0 。); C 值的目标函数约束条件: s.t.||w||1<C ,默认值是 0 , C 值越小,则正则化强度越大。
三. 分析鸢尾花数据集
下面将结合Scikit-learn官网的逻辑回归模型分析鸢尾花示例,给大家进行详细讲解及拓展。由于该数据集分类标签划分为3类(0类、1类、2类),很好的适用于逻辑回归模型。
1. 鸢尾花数据集
在Sklearn机器学习包中,集成了各种各样的数据集,包括前面的糖尿病数据集,这里引入的是鸢尾花卉(Iris)数据集,它是很常用的一个数据集。鸢尾花有三个亚属,分别是山鸢尾(Iris-setosa)、变色鸢尾(Iris-versicolor)和维吉尼亚鸢尾(Iris-virginica)。
该数据集一共包含4个特征变量,1个类别变量。共有150个样本,iris是鸢尾植物,这里存储了其萼片和花瓣的长宽,共4个属性,鸢尾植物分三类。如表17.2所示:

target 是一个数组,存储了 data 中每条记录属于哪一类鸢尾植物,所以数组的长度是 150 ,数组元素的值因为共有 3 类鸢尾植物,所以不同值只有 3 个。种类为山鸢尾、杂色鸢尾、维吉尼亚鸢尾。
2. 散点图绘制
下列代码主要是载入鸢尾花数据集,包括数据data和标签target,然后获取其中两列数据或两个特征,核心代码为:X = [x[0] for x in DD],获取的值赋值给X变量,最后调用scatter()函数绘制散点图。
绘制散点图如图所示:
3. 逻辑回归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数据集线性可分的,可以划分为3类,分别对应三种类型的鸢尾花,下面采用逻辑回归对其进行分类预测。前面使用X=[x[0] for x in DD]获取第一列数据,Y=[x[1] for x in DD]获取第二列数据,这里采用另一种方法,iris.data[:, :2]获取其中两列数据(两个特征),完整代码如下:
下面作者对导入数据集后的代码进行详细讲解。
lr = LogisticRegression(C=1e5)
lr.fit(X,Y)
初始化逻辑回归模型并进行训练, C=1e5 表示目标函数。
x_min, x_max = X[:, 0].min() - .5, X[:, 0].max() + .5
y_min, y_max = X[:, 1].min() - .5, X[:, 1].max() + .5
xx, yy = np.meshgrid(np.arange(x_min, x_max, h), np.arange(y_min, y_max, h))
获取的鸢尾花两列数据,对应为花萼长度和花萼宽度,每个点的坐标就是 (x,y) 。 先取 X 二维数组的第一列(长度)的最小值、最大值和步长 h (设置为 0.02 )生成数组,再取 X 二维数组的第二列(宽度)的最小值、最大值和步长 h 生成数组, 最后用 meshgrid 函数生成两个网格矩阵 xx 和 yy ,如下所示:
Z = lr.predict(np.c_[xx.ravel(), yy.ravel()])
调用ravel()函数将xx和yy的两个矩阵转变成一维数组,由于两个矩阵大小相等,因此两个一维数组大小也相等。np.c_[xx.ravel(), yy.ravel()]是获取矩阵,即:
总结下:上述操作是把第一列花萼长度数据按h取等分作为行,并复制多行得到xx网格矩阵;再把第二列花萼宽度数据按h取等分,作为列,并复制多列得到yy网格矩阵;最后将xx和yy矩阵都变成两个一维数组,调用np.c_[]函数组合成一个二维数组进行预测。
调用predict()函数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赋值给Z。即:
Z = Z.reshape(xx.shape)
调用reshape()函数修改形状,将其Z转换为两个特征(长度和宽度),则39501个数据转换为171*231的矩阵。Z = Z.reshape(xx.shape)输出如下:
plt.pcolormesh(xx, yy, Z, cmap=plt.cm.Paired)
调用pcolormesh()函数将xx、yy两个网格矩阵和对应的预测结果Z绘制在图片上,可以发现输出为三个颜色区块,分布表示分类的三类区域。cmap=plt.cm.Paired表示绘图样式选择Paired主题。输出的区域如下图所示:
plt.scatter(X[:50,0], X[:50,1], color='red',marker='o', label='setosa')
调用scatter()绘制散点图,第一个参数为第一列数据(长度),第二个参数为第二列数据(宽度),第三、四个参数为设置点的颜色为红色,款式为圆圈,最后标记为setosa。
输出如下图所示,经过逻辑回归后划分为三个区域,左上角部分为红色的圆点,对应setosa鸢尾花;右上角部分为绿色方块,对应virginica鸢尾花;中间下部分为蓝色星形,对应versicolor鸢尾花。散点图为各数据点真实的花类型,划分的三个区域为数据点预测的花类型,预测的分类结果与训练数据的真实结果结果基本一致,部分鸢尾花出现交叉。

回归算法作为统计学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它通过建立一个回归方程用来预测目标值,并求解这个回归方程的回归系数。本篇文章详细讲解了逻辑回归模型的原理知识,结合Sklearn机器学习库的LogisticRegression算法分析了鸢尾花分类情况。更多知识点希望读者下来后进行拓展,也推荐大学从Sklearn开源知识官网学习最新的实例。
希望文章对你有所帮助,祝自己和娜老师教师节快乐~接着工作去了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