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痛点分析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痛点分析
1、转型必要性:成本顾虑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加大研发投入、人才储备,还要全面升级各生产环节的基础设施,然而中小企业在资金投入方面较为困难,在生存压力下中小企业多存在成本顾虑。
一是转型技术成本、试错成本高。企业在难以利用资金杠杆和借助专项扶持的基础上,靠企业自身的资本投入几乎难以为继。
二是资源投入不足。中小企业在网络、设备、信息系统等资源配置方面投入对比大型企业资源投入相对不足。
2、转型必要性:转型收益
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驱动整个商业模式创新和商业生态重构,但是很难在短期内为企业带来直观收益,传统制造领域的中小企业对于数字化转型仍处于观望状态。
一是中小企业对数字化转型如何盈利,未来能否盈利缺乏清醒的认识。数字化转型初级阶段要应对新兴信息技术对商业模式的冲击、如何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需要企业管理者具备敏锐的观察力。
二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见效周期长,企业关心转型后是否能真的解决业务痛点问题,实现降本增效。再加上受疫情影响,市场预期不稳、需求疲软、订单下降、生产下滑,造成中小企业信心不足、投资意愿下滑。
3、转型可行性:能力不足
推进产业升级改造的过程中,中小企业由于规模有限,资金投入有限、在转型人才、数据采集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能力不足。
在转型人才方面,中小企业数字化人才匮乏,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是阻碍企业转型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数据采集方面,中小企业对生产制造相关信息缺乏有效的采集和收集。
一是我国制造业装备种类繁多,不同厂家不同类型设备的通信接口与功能参数各不相同,缺乏统一标准;
二是目前国内很多高端制造装备多是从国外进口,而这些进口设备的数据接口和数据格式有自己的标准,封闭性比较强。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方面,中小企业的数字化基础水平较薄弱,40%的中小企业能够实现基于二维码、条形码、RFID等标识技术进行数据采集;23%的企业实现了关键业务系统间的集成;仅有5%的企业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生产制造环节提供优化建议和决策支持。
4、转型可行性:转型路径不清晰
随着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迈向深水区,关键标准规范缺失、行业监管体系不完善、解决方案不全面等问题逐渐凸显。
一方面企业数字化改造需求模糊而庞杂,关键标准、实施指南的缺失导致部分企业由于未清晰认知自身发展阶段与战略规划,在企业内部数据尚未打通的情况下盲目开展数字化转型,致使转型效果不佳。
另一方面缺少一个有效反映转型价值的评估模式,企业无法精确了解开展数字化转型的投入产出效益。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